馬鞍山綠松石的分類
馬鞍山綠松石按顏色分類:按顏色劃分,可將綠松石分為天藍色、深藍色、淺藍色、藍綠色、綠色、黃綠色、淺綠色等幾個品種。
按結構構造分類:
①晶體
一種罕見的透明綠松石晶體,粒度較小,琢磨的成品寶石不足1ct,已知僅產于美國佛基尼亞州。
②致密塊狀
一種致密的綠松石集合體,摩氏硬度在5-6之間,外表可呈團塊狀、結核狀,外層有灰褐色、黑褐色、黃褐色包殼,包殼內部可見到顏色鮮艷均勻、質地細膩、無缺陷的高品質綠松石。綠松石斷口呈貝殼狀,拋光后光澤似瓷器,故俗稱“瓷松”。這種綠松石為首飾和玉器加工的主要材料。
③塊狀
一種受到不同程度風化的綠松石,摩氏硬度小于5,外表仍呈團塊狀,外表帶有灰白色、灰黃色包殼,其中綠松石的顏色一般為淺灰藍色、淺藍綠色等,質地較疏松,斷口呈粒狀,用指甲能刻劃,故稱“面松”。有的塊料可用作玉雕材料。
④泡松
指比面松還軟的,質地很差,為劣等品,不能用作玉雕材料。這種綠松石常作為優化處理的原料,多為人工著色、注膠貨注蠟處理。
⑤浸染狀
一種呈浸染狀充填于圍巖角礫間的綠松石。綠松石本身常有壓碎現象,呈斑狀、角礫狀。寶石加工中連同圍巖一起切磨的情況非常少,但綠松石是個例外。浸染狀綠松石常與圍巖一起切磨。
⑥脈狀
特指呈脈狀賦存于圍巖破碎帶中的綠松石。